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170节 (第4/6页)
不像是穿越者王莽一样凭空想出来的,譬如青苗法,反而是从李参的成功经验中提取出来的。 为什么李参在陕西一地可以成功,王安石向全国推广反而成为很多人饱受诟病的问题呢? 从本质上讲,那就是王安石不懂什么叫货币银行学.当然,他也不可能懂。 也就是看本质的话,青苗法是将整个官府府库的准备金当作一个银行的借贷资金,再进行收放贷的活动,类似现代社会的小额贷款。 但与小额贷款不同的是,青苗法不存在坏帐,也不需要抵押,更不可能骗贷。 为什么不存在坏帐? 官府上门催收。 为什么不需要抵押? 只要借了这笔钱,你全家的未来都押上了。 为什么不可能骗贷? 你骗官府的钱,官府就要你的命。 ——多么完美的银行啊! 但问题就在于,这种畸形的、以大宋的行政力量强行打造出的“伪银行”,它是违背了金融交易一个最重要的原则的。 嗯,这个原则叫做“自愿交易、自甘风险”。 没听过不要紧,“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总听说过吧? ‘铁血大宋’别的不行,但培养文官士大夫,确实是没的说的。 神宗变法时期,那时候的文官士大夫,也不是没有看出青苗法的弊病的。 虽然按理说,这样不需要加重农民的负担,通过金融行为就可以实现两成的官府财富增值,这怎么看都是好方法,但当时很多人都反对。 “大害莫如青苗、免役之法,阴困生民,茶盐之法,流毒数路。”——《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七十九》 “先帝爱民之意本深,但王安石立法过甚,激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