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脉_第十一章梵宫胜缘(4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梵宫胜缘(41) (第3/4页)

会场。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可以举行000人的大型国际会议。

    尚济民看得很细,他极其认真地听着讲解,也不断问东问西,还偶尔伸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脸上流露出赞赏的神情。

    中午就在梵宫用餐。门厅东侧二楼有一个千人宴会厅,这里能同时容纳100人就餐,也是一个兼具展览馆、宴会厅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也有几个类似小餐厅的场所,可以搞内部接待。

    饭后回宾馆稍事休息,下午三点有个座谈会。

    无锡方面出席的有市政府一位副秘书长,市文化局、旅游局、宗教局、规划建设局,以及灵山旅游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当年承接梵宫设计装修的一家上海公司也来人参加。

    大家都是介绍灵山项目是怎么成功,各种内部、外部因素很多。只有旅游局那位说经验是“四造”:先造谣,再造庙、造势、造景。他说当初只是听说灵山有个庙,但别说庙在哪儿,连个破墙也没有了,有口井也早干了。只好编造一些故事。项目就是这样造出来的。

    大家听完都笑了。

    会还没开完,说有人来找陶砚瓦,出来一看,原来是宜兴的张若帆。陶砚瓦一惊:若帆你怎么来了?

    张若帆说:我上午打你办公室电话,恰巧有个女孩接的,说你来无锡考察了。我问我市政府同学,说你们住这家酒店,下午要开会。所以就找过来了。顺便我把您那把壶带过来了。

    张若帆是宜兴制壶高级工艺师,拜了名师,属于顾景州一脉。近年他的作品卖得很好,据说都到了10万一把。头年在北京由朋友介绍认识,当时就拿了陶砚瓦一幅字,说要做一把壶。

    打开看时,果然是件好东西。土正宗,壶地道,形雅致,刻工懂书法,字也出来味道。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