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梵宫胜缘(41) (第2/4页)
,以石材等坚固耐久材料为主,大量运用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耸的穹顶、超大面积的厅堂等,既体现佛教的博大精深与崇高,又将传统文化元素与鲜明时代特征相融合。气势很大,布局庄严和谐,总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造价约17亿,号称东方的“卢浮宫”。 刚开始听到“梵宫”二字,陶砚瓦不知出处,怀疑是商家自己炒作之名。后来一查,才知“梵宫”二字确有出处。《汉语大词典》里对梵宫的解释是: 原指梵天的宫殿。后多指佛寺。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永言鷲室,栖诚梵宫。”唐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梵宫霞积,香阁星浮。”元耶律楚材《憩解州邵村洪福院》诗:“天兵南出武阳东,暂解征鞍憩梵宫。”清李渔《怜香伴·僦居》:“宝菴花竹成林,阑干曲折,不似梵宫结构,竟像人家的书舍一般。” 《佛学大辞典》的解释是: 梵天之宫殿也。今以为佛寺之称。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其国界诸天宫殿,梵宫,六种震动”。又曰:“梵天宫殿光明照曜”。梁高僧传十三曰:“亿耳细声于宵夜,提婆飏响于梵宫”。朱庆余诗曰:“流水离经阁,閒云入梵宫”。 如此看来,修建梵宫,起码还是有学术依据的。 来旅游的人确实很多,特别是年轻人很多。商家(既然是公司化运作模式,陶砚瓦就认为是商家,其实也未必)也很注意以各种促销模式吸引年轻人。 梵宫以五座华塔为基本造型,中间一座为正门。进门之前换鞋套,进来是个有集散功能的门厅,然后是两侧有佛教内容壁画的廊厅,塔厅位于廊厅中部,有一个高达60米的大穹顶,廊厅尽头即是圣坛。这是一个集会议、演出、参观于一体的圆形场馆,也是世界佛教论坛的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