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生活智慧_十一饮食文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一饮食文化 (第4/9页)

,老早就在想念着它,心上不住地回转着,盼望着,暗中有一种内心的愉快,怀着我们将与一二知友分享的乐趣,因是写三张邀客便条如下:amp;quot;舍侄适自镇江来,以上等清醋为馈,并老尤家之真正南京板鸭一只,想其风味必佳。amp;quot;或则写这样一张:amp;quot;转瞬六月将尽,及今而不来,将非俟明年五月,不获复尝鲱鱼美味矣。amp;quot;每岁末及秋月成钩,风雅之士如李笠翁者,照他自己的所述,即将储钱以待购蟹,选择一古迹名胜地点,招二三友人在中秋月下持蟹对酌,或在菊丛中与知友谈论怎样取端方窖藏之酒,潜思冥想,有如英国人之潜思香槟票奖码者。只有这种精神才能使饮馔口福达到艺术之水准。

    吾人无愧豪色于饕餮。我们有所谓amp;quot;苏东坡rouamp;quot;,又有amp;quot;江公豆腐amp;quot;。在英国,amp;quot;华兹华斯rou排amp;quot;或amp;quot;高尔斯华绥炸rou片amp;quot;,将为不可思议。华兹华斯高唱简朴生活与高尚思想,但他竟疏忽了精美食品,特殊像新鲜竹笋和香蕈不失为简朴乡村生活的一乐事。中国诗人,具有较重功利主义的哲学思想,曾坦直地歌咏本乡的amp;quot;鲈脍羹amp;quot;。这种思想被认为富含诗意,故官吏上表乞退时常引amp;quot;思吴中羹amp;quot;一语以为最优雅之辞令。确实,我们的爱恋乡土大半为儿童时代兴趣之回溯。许多美国人,当其远客异国,常追慕故乡的熏腿和甜番薯,但是他不承认这些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