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_143.告别的动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43.告别的动机 (第3/8页)

曲的第一乐章之中。

    -

    告别是贝多芬继“黎明”和“热情”两首作品后的又一大作,体量上不如前二者庞大,但却有用着十足的故事在其中。

    众所周知,这首降E大调奏鸣曲是贝多芬呈献給他的金主鲁道夫大公的私人作品。

    1809年4月,奥法战争进入交战,狗日的拿破仑5月就打进维也纳。

    鲁道夫大公被迫随着奥地利皇族逃出维也纳。

    贝大爷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写下了这首钢琴奏鸣曲,表达对金主的nongnong不舍。

    并在第一乐章上亲自标题“告别。”

    据称,原稿上写有“1809年5月4日,在维也纳,我所尊敬的鲁道夫公爵点临行前”的字样。

    战争结束后,鲁道夫大公次年回到维也纳时,贝大爷又意味深长的给二三乐章标题,“缺席”和“重逢”。

    要清楚贝多芬一生少有为其笔下作品命名的习惯。

    而告别一首作品三个乐章的命名,其中的内在联系先不谈,单从字样就能看出每个乐章之间故事性的联系。

    故事是将音乐戏剧化的另一种手段,现代演奏者应该熟知每一部雄伟音乐作品的诞生背景。

    克里姆作为一个法国演奏家,李安不知道对方提出这个观点时候怎么看待告别的背景故事。

    但是作为一名现代钢琴演奏者,李安对于这个观点暂且保留意见。

    故事没人不喜欢听,但是那解决不了音乐表演的根本问题。

    甚至国内一些不良学者的个人杜撰还会误导演奏者。

    谁说贝大爷的悲怆奏鸣曲是表达的悲伤的情绪?

    当它第一乐章那第一声犹如远古呼唤的和弦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