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170节 (第6/6页)
你想想看本来平准粮价的钱现在用来放贷,那粮价的波动是大了还是小了呢?这就好比你生产产品的出口,你要承担汇率的变动,那汇率的变成急剧好还是平缓好呢?这个道理一说就明。 第二个,执行的官吏。 因为这是王安石推行的,那些想升官的官吏自然就想使本金多升值。本金升值的方式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扩大放贷的用户,让老百姓更多的去借钱。 只要把钱放出去了,两成利息就肯定到手,为什么? 因为没有一个老百姓敢欠国家的钱不还的,他或许敢欠钱庄的钱不还,但国家的钱他断然不敢。 这样就会造成有些人不需要贷款,也被强行贷款。 王安石对青苗法的实施也是有考核的。 知陈留县,至数月,青苗令下,潜出钱,榜其令于县门,已,徙之乡落,各三日无应者。遂撤榜付吏曰:民不愿矣!——《宋史·列传·卷二百一十七》 因为没有来贷款,知县姜潜只好辞职走人。 这就是队友压力怪。 这些官吏会用强制手段去让老百姓借贷。 苏轼对于青苗法曾经写信给王安石,他的推论是这样的。 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jianian,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棰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宋史·列传·卷九十八》 当时王安石听到之后也是默然,不过最后还是执行了。为什么还是执行了?当时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私行青苗法最后也成功了,王安石就决定继续推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