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狄青升官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狄青升官篇 (第3/7页)

员,且是两制里居于上位的翰林学士。在中国所有朝代里,履历都是个最正规名片,永远比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更让官场信服…

    梁适很快就又回到京城了,之后就当上了枢密副使。

    这地位已经很高了,超过了他父亲。但职位越高,**越高,升官会有个极限吗?应该有,但现在还差了两步:1枢密使是副的;2这是西府枢密院,不是东府中书省!

    梁适于是再接再厉,在枢密副使位置上做出了两件事:1张尧佐升官记,就在言官和皇帝两边水深火热你死我活之际,梁适说了句话“台谏论事,职耳。尧佐恩实过,恐非所以全之”前半句把台谏官安抚了下,他们是很出格,可都在职责范围内。后半句给皇帝也下了台阶,您对张尧佐实在太好了,小心过分恩宠会招灾惹事。两边都不得罪,更巧妙地同时站在了两边。既是好臣子,又是好同事(《宋史.梁适传》里说张尧佐那2个头衔就是这样被去掉的。一句乖巧的话,比包拯等人的冒死劝谏都有用)

    2大契丹在耶律宗真领导下总会出现不断的花样,李元昊死后,他再次做起了超级大国之梦。具体表现是不贪钱了,他图名。翻阅史书,耶律宗真发现辽、契丹等名字都太乡土化,不足以标榜他伟大帝国的国际地位。为此他给宋朝写了封信,提议说我们都改名。荐于现状,我叫北朝、你叫南朝,简明扼要,历史上还有前例,这多好,你们同意吗?

    宋朝君臣们都有些犹豫。说实话,大契丹疆域真的比南北朝时的北魏大多了,且百多年基业更是非同小可,自称北朝,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