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乌台诗案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乌台诗案篇 (第3/7页)

公文,两相对照,皇帝立即就火大了!

    这份公文就是苏轼错交的那位朋友寄来的,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沈括。以沈括之才,说实话,除诗文一道外,苏轼还真是全方位的比不上他,尤其是两者当时社会地位。苏轼是杭州通判,相当于副市长,沈括早就是方面大员,是皇帝钦点的两浙察访使。

    尽管如此,两人相比较还是苏轼较牛。没办法,他已是宋朝当时文娱界第一大杀器了,魅力压倒一切,就连沈括也没法抵御。沈括是带着几分崇拜之心去接近苏轼的。

    两人本可做好朋友,可惜坏事就坏在神宗一句话上。沈括离京前,神宗特意交代他一句话“到了杭州,你要好好对待苏轼”好?怎样才算是好?领会上级领导指示是门大学问,沈括带着这问号出京,想了一路,作出了个在他想来万无一失的决定。首先定要对苏轼友善,不能摆上级架子。有必要的话,宁可把苏轼当上级待。其次,把苏轼所有情况都上报给神宗,证明自己用心对待了苏轼…本着这种精神,事情就变味了。苏轼面对如此风雅和善的领导,忍不住意气风发,口若悬河,对沈括无话不讲,包括他对新法的看法。同时把自己所作的诗逐一向新朋友介绍。沈括则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欣赏之余向苏轼提出了一终极粉丝的要求——偶像,你能把这些诗词亲笔抄一份,留给我作纪念吗?

    行!苏轼一口答应。如此一来,沈括给神宗寄回的报告里就附带了苏轼亲笔所写的资料,与李定的一比,说服力急剧攀升,同时沈括发挥了李定所没的能力,他以极强的文字功夫,给苏轼的诗文加上了自己的注解。

    苏轼攻击新法,诽谤朝廷,甚至影射皇帝的罪名终于成立了!

    1079年7月,湖州。难得的艳阳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