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一、兵团 (第1/6页)
高风并没有把自己初潮的事情看得多么不同寻常。虽然这的确对他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楚美玉在之前的来信中已经提到过这种可能,且贴心地寄过来了好些东西。 他想,也算是没让mama的准备白费。 当然,高风也没准备真的像女同志一样请“例假”。旷了一个早上,已经觉得有些坐立难安。下午便又一起到山上开挖梯田。 短暂地晴了几天,雨季依然持续。电台里华苏局势越发紧张,作为战略重要物资的橡胶越发显得金贵起来,袁景还没有从司令部回来,高风隐隐感觉到,即将有很多事情发生。 他的预感没错。 没过几天,省革委会紧急下达了关于要求地方各级革委会和农村“贫协”(贫下中农协会)做好对知青的“再教育”工作,上好“再教育”第一课。于是政治教育中,除了学习各种指示和批判材料,阶级斗争和忆苦思甜教育的分量也重起来。 往往先是由推举出来的忆苦模范登台“吐苦水”。忆苦模范多半是当地或者农村的普通员工,没什么文化,讲话的口音也重,但胜在感情动人。别人还没听明白忆苦模范说了什么,便先看到其哭了起来。和城里头知识分子那种一点一点的抽泣不同,忆苦模范们往往哭得极为豪放,全然不在意自身形象,放声哀嚎,哭得昏天暗地,痛彻礼堂。 哭泣本身就是一种控诉,一种痛苦的最常见表现形式。忆苦模范哭得厉害,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台上台下不久便会一起哭成一团。气氛融合,感情统一,队长或者文书就带领大伙儿喊起阶级斗争的口号——即便许多知青一边哭,一边嘴里喃喃的是我想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