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异国书寇(37) (第2/4页)
义,更有超越时尚的永恒魅力。 1975年,日本日建设计为上海宝山钢铁厂进行了工业建筑设计,是外来建筑设计机构最早进入中国的,这比1979年北京邀请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更早。 日本建筑师比较注重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我们吸收西方的东西很大胆,但决不能丢掉自己文化里的好东西。两个都要有,都要体现在一个建筑里,这很难。日本在这方面也动了不少脑子。但有6人获得了普利兹克奖,说明还是受到了肯定。中国也有一个建筑师获了这个奖,他也是在建筑中运用了中国的文化、哲学,还把砖、瓦等建筑材料运用到当代建筑当中。 中国应该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是老大哥,但中国好象还没有起到这种作用。而且中国自己似乎也没有想发挥这种作用。这些年来中国的建筑很多,但中国最重视西方人,你看京、沪、穗三地的大型建筑,都是谁设计的?北京90年代就有0多个大型项目,都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建筑,基本上是西方人设计的。比如央视“大裤衩”是雷姆·库哈斯,鸟巢是雅克·赫尔佐格等等。上海正建造着更多由西方建筑师设计的高楼,当年欧洲人在上海建造的一些很有价值的新古典主义和art deco建筑,已经可以进博物馆了。 短短几年功夫,中国的城市突然长高了,大家都在抢美国的建筑师,因为他们都设计过摩天大楼。结果发现变成千城一面,没有了个性。多数建筑做得很表面化,中国人喜欢买象征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