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砚光瓦影(49) (第2/5页)
陶砚瓦知道金泽荣这个人。他曾于上世纪初流亡中国,与张骞、严复、郑孝胥等人皆有诗交。作为一个韩国人,不仅能写七言绝句,还能写七言律诗,相当了得。 韩国人即使不会讲汉语,也能写汉字,并用汉字写汉诗。陶砚瓦以前曾在一次朋友聚会时,挨着一位韩国商人坐,那人一句汉语也不会讲,但却用汉字抄诗,送给大家作纪念。那诗每句七字,似通不通;那字一看是汉字,但偶尔有多笔少笔,或者我们已弃用的字出现。 金熙贤是位教师,可能受他父亲影响,也粗通文墨。金永陶把这意思翻译给父亲,金熙贤一听,象是得了诺贝尔大奖,连连点头称是。他一激动竟然唱了起来,那腔调似曾有闻却也一时想不起是什么。他见陶砚瓦神情疑惑,就一字一顿地说:“老、调、八儿”。陶砚瓦马上明白了,说不是“老调八儿”,是“老调梆子”,也叫保定梆子,是冀中平原地方戏。陶村人都会哼几嗓子,他们不解其意,就念讹音“老调八儿”。没想到这个老调连同其名讹音一起传到了韩国。 陶砚瓦也哼起来: 我若是给他定死罪, 万岁的心意看的清。 我若是赦了潘仁美, 八王爷必然不容情。 这天大重担交与我, 两条龙相斗我在当中。 金熙贤十分认真地听着,边听边说着什么。儿子翻译说:跟爷爷当年唱的一样,太好听了。 说得唱得都尽了兴,陶砚瓦就说不要再喝了,别耽误明天回家认祖。就说好明天一早启程,请张忠翰出个商务车,陶砚瓦父子和金熙贤父子一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