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二章河套种粮 (第3/4页)
古有“五谷”之称,这“五谷”乃秦、稷、麦、麻、蔽,以五谷引申出的成语、佳句数不胜数,例如五谷丰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等等。 西周以前,乃华夏农业文化初启阶段,粮食种植以秦、稷为主。自平王东迁,华夏进入东周春秋、战国之世,先民们的农作物渐渐转变为以粟、麦为主。 昌不韦所言之粟,实乃梁与粟的统称,所谓细梁为粟,俗称为谷子。穗大、毛长并且粒粗的是梁,穗毛短并且粒细的是粟。初看苗如茅草。粟米粥、粟米团子、粟米蒸饼为战国时期人们的重要主食,文武官吏的俸禄,列国多以粟米充抵。以石为单位计算。平常年景,每亩可产粟一石半约合今四十一公斤。 昌不韦所言之麦,实为小麦。有春小麦和冬小麦之分,在河套地区,多是种植春小麦,四个月内可成熟。小麦的籽实概圆形,磨成面粉后战国已经明石转磨,可做成蒸饼、烙饼、汤饼等多种面食。 这二人边喝边聊,时间过得飞快,不觉间天色已黑。吕不韦聊兴甚浓,关键是他看到赵括双眼中放出异样的神采,显然对自己提到的农耕稼稿之事,甚感兴趣。痴心笃行的垦荒事业,能被大将军赵括如此看重,加之劳力之缺暂时无忧,吕不韦心怀大慰。 听完吕不韦对种粮的谋划,赵括又纵览大局,高屋建佤地给了他几条指示。一者,河套之地现属云中郡管辖,赵括明示吕不韦就垦荒之事,和云中郡守妥善协调;二者,大将军李牧常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