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11节 (第2/5页)
书信中的希冀。 收起心底的那点怜悯,南雁不慌不忙的解释,“……要是骆主任不信的话,回头我可以把信拿来。” 原来如此。 骆主任神色和缓下来,“是我多心了,南雁同志你别往心里去。前段时间县里揪出来了个敌特分子……” 南雁神色稍有些紧张,“没造成什么损失吧?” “还好。”骆主任又把话题拐了回来,“你说你之前算了下?怎么算的?” 南雁提起汪解放给的那些数据,“我也只是粗略的计算了下,厂里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不知道是每天都有生猪运进来,还是固定运送生猪,如果是后者,这可能又牵扯到积肥,算起来更麻烦些。” 猪粪是上好的肥料,一头猪积肥数量有限,但如果是数以千计,上万甚至十万计数呢? 这积肥数量就很可观。 或许也能纳入rou联厂的年度产值之中。 “咱们厂的效益主要源于猪鬃、猪rou和肠衣出口,每周会有两趟车次送来生猪,至于那些肥料,都是后勤科在处理,差不多跟这些生猪吃的粮能均衡。” 南雁反应过来,到底是自己不清楚这行业,短视了。 怎么忘了这两样东西—— 猪鬃是传统的出口物资,至于肠衣就更别提。 当初运输大队长把国内黄金搜刮一空,留下了一个一穷二白的新中国。50年的时候政务院列出鼓励换汇的清单——爆竹、肠衣、胡椒、迷信品之锡箔、黄表、纸花、冥钞、纸马。 肠衣也是老创汇物资了。 那要是这么说的话,南雁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一个错误。 二百多斤出栏重量那是21世纪的标准,现在的猪应该没这么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