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卷 第150章六厘 (第2/4页)
徐岱想想也是,窦家在栟茶已经经营了四代人了,发迹的甚至比徐家还早,徐家说出去确实家大业大,但真要论扎根乡里、聚敛财物,徐家说不定还赶不上窦家。 酒席安排在前院,徐岱被请进堂内,热毛巾奉上,他先擦了把脸,接着就是一群窦家的后辈前来参见。 徐岱一一应付过后,窦家的下人奉上茶水,他呷了两口后放下茶盏,对堂内众人道:“这些都是栟茶的……?” 窦场长连忙介绍道:“这是某某灶头,手下有多少多少灶丁!这是某某保长,控制着灶户多少多少户。” 徐岱出发前对两淮盐业也做了些了解,知道盐场控制灶丁的手段。 灶丁一般是国朝初年,将战败的地方势力家庭划为灶籍,让其家世世代代为盐场制盐。 后来因为灶丁逃亡甚多,朝廷又让各盐场自信招募周边贫户和流亡之民。 至正十八年时,朝廷曾经统计过各盐场的灶丁人数。 其中两淮盐场共有灶丁六点六万余人,后经过加编,灶丁烟户总数增加到60万。 也就是两淮光是从事制盐的家庭就有60余万户。 这么多人集中在一个地方,朝廷自然是不放心的,所以朝廷在各盐场设置场大使,俗称场长,又设置副使一名,灶兵若干。 大使受盐司衙门管辖,因为不入流,所以大使和副使使点钱,几乎可以世袭。 但即使是这样,朝廷还是不放心,所以,又在场中设立保甲制度和编查法。 凡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