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卷 第61章 贼人追来了 (第1/4页)
小二口中的芦苇荡一眼望不到头。 见徐鹤看着宽阔的水面上芦苇随风起伏,小二解释道:“这些都是盐场用来晒盐用的芦苇。” 在徐鹤记忆中古代晒盐都是采用盐田晒盐的方法,他还是第一次听说用芦苇晒盐。 经过小二的解释,他才知道其中原委。 原来。两淮盐场承宋制,盐工会在盐场附近种植芦苇,芦苇长成后,盐工会将其收割后带到盐场。 等海水涨潮,盐工将芦苇投入海水中。 等退潮后,他们再把这些芦苇杆取回爆晒,等芦苇杆表面凝结盐霜后将芦苇杆上盐霜扫下来便成了日常所见的淮盐。 徐鹤听完后感叹,果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到过这一望无垠的芦苇场,自己的认知还停留在后世的盐池晒盐法里呢。 这边小二虽然知道这地儿有大片芦苇,但是对此地水面的环境并不熟悉。 他找寻了很久,方才找到盐工收割芦苇用的水路。 当他撑着小船进入芦苇荡后,突然谢岚指着身后道:“快看,东安镇上空有黑烟!” 众人猝然一惊,齐齐转头。 果然,在东安镇的方向,数道黑烟冲天而起,想来是有人在镇中放火了。 众人见状心中不由一阵后怕,要不是徐鹤当机立断叫上大家转移,说不定现在已经遭贼了。 行了没多久,小二问道:“鹤哥儿,我们怎么办?” 徐鹤看了看四周问道:“这附近有没有沙洲之类能立足的地方?” 小二手往西方指了指:“这地方沙洲很多,我爹说盐场选择的芦苇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