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_分卷阅读40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01 (第3/4页)

争取应得的待遇,推翻理学的桎梏,是天然的使命。

    同样的他们也知道想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从孔子开始,儒家也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到汉武帝时,经过董仲舒的努力才成为显学,一来时间漫长,二来需要有扛鼎之人。

    心学同样如此,阳明公创立心学之初,也就大猫小猫三两只,可是他的官越做越大,功劳越立越多,平定叛乱,保全大明,文官封爵……种种光环加持,威望顶天,他的心学就成为文人追捧的无上学问。

    从发起到兴盛,几十年的光景,要想从兴盛到鼎盛,甚至取理学而代之,或许也要几十年。漫长的时间,必须要有一位董仲舒一般的扛鼎之人!

    唐毅的优势从各个方面来看,都太明显了,他心思机巧,有能力,有韬略,懂文,懂武,又懂商,关系网绵密,人脉金脉深厚,深得皇帝喜爱,最为重要,是他年纪轻轻,潜力巨大,如果他能崛起,至少三十四年之内,心学都不用担心后继无人。

    显然投资唐毅,是超级独角兽股,奇货可居,收益无穷。

    权衡种种,唐毅都是不二人选,只是他最大的短板就在于“文”上面,虽然有诗词曲词流传,但毕竟是小道,毕竟心学首先是学术组织,必须有过硬的论点,有完备的论述,有吸引人的口号,什么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行合一……这一类的东西并不是随便说说就行的,没有长时间的沉淀和思考,是提炼不出来的。

    再说,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家伙用学术去征服一帮白胡子老爷爷,实在是不现实。

    既然堂堂正正的路走不通,那就要剑走偏锋。

    大明朝的读书人最看重什么,无非是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