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生活智慧_三中国人的语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中国人的语言 (第3/8页)

汉语总共只有大约四百个音节的形式,通过这些表达所有语言中的词汇。不同的语言都有自身的模式:意大利语与夏威夷语总是喜欢在末尾用元音(roma,milano,honolulu);德语并不在意爆破性的辅音,像hm。uch。如英国人倾向于软化这些辅音形式:slaughter和flight二词与schlacht和flucht二词相关,虽然仍然在拼写中保留ght,但是不再发音。不同民族的爱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族语言的变化。

    因为相似的单音节字的数量有限,汉语逐渐依据音调区分不同的词语。汉语不断地消除末尾的辅音,如p,t,k,甚至m,众所周知这些曾存在于孔子时,代,现在还保留在福建话和广东话中。在不同的语调中同样音节表达的意义不同。发音改变时同一音节指示的事物截然不同。在汉语中只有四种音调。说明一个词汇的含义是如何随音调而改变,tao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一声的tao=刀

    二声的t’ac=桃

    三声的tao=逃

    四声的tao=到、道

    一声就像约翰,一如你在远处轻声呼唤他。

    二声滑行而出,如同一个人在问一个问题:“你能肯定吗,约翰?”

    三声慢而轻,像一声轻轻的责备:“好了,好了,约翰,不要紧。”

    四声如同一个紧急的命令,非常突然;“约翰!”

    中国人说话并没有意识到发音。如果你问一个广东人在他们的方言中有多少音调,他的回答是不知道。他说话仅仅是带有天生的音调特征,同样一个德国孩子说半年(halbesjahr),也从不会想它是中性的。他也从不会说hatherjahr(阳性)或者halbejahr(阴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