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平之战开始_长平之战 第142章 忆淮海围点打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长平之战 第142章 忆淮海围点打援 (第3/4页)

人员更是缩水了一半多。眼前的中野,那几乎是跟叫花子也没多大区别,甚至不少战士手中的枪弹不足五发。

    反观国军呢,上有空军掩护,下有大炮轰鸣,中还有坦克开路,几个主力部队,更是全副的美械装备,仅仅整编74师一个师的火炮就几乎与华野整整一个野战军的火炮数量相当了。

    怎么看都是一场实力极其不对称的战役,就连委座也放下豪言道:“优势在我!”

    可就是在这样“优势在敌”的情况下,粟总硬生生地一点点将那八十万国军给吃下,吃得干干净净。

    当然,这不得不提到淮海地区五省人民的支持。

    但,单单从战术角度去看,粟总的每次战役都堪称艺术,而若是稍稍归结一番,却是能发现其中大致的规律——在局部集中绝对的优势兵力,对敌军一部形成围歼。

    这个战法之中,一是自身的行动要秘密而迅速,能够随时出现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而比之更难的,还是调动敌人——只有让如同铁板一块的敌军前后脱离,形成突出部,才有我军的可乘之机。

    而想要调动敌人,“围点打援”显然是屡试不爽的套路。

    赵括作为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大好青年,向英雄的前辈取取经,套用一下,想必粟总不会介意的。嗯,好像现在的赵括应该是后世的祖先......

    这些不重要。

    重要的是“围点打援”的套路的执行。

    首先是选择围困的点,必须是秦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