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1 (第3/4页)
东南亚,尤其是日本不产糖,糖价贵如天。 贩糖于高丽、日本,更重要的是,当时世界上并没有白砂糖。 现在的制糖还很粗糙,就是按照中的记载行事:“用甘蔗汁煮黑糖,烹炼成白。劈鸭卵搅之,使渣滓上浮”。 说白了,方法是把黑糖放进锅中,用水溶化,然后把锅烧开,糖水滚动,浮沫升起,撇掉浮沫,咸鸭蛋打碎后放入糖水中搅拌,把许多杂质裹在里面,把它撇掉,杂质就减少了一些。 就这样直煮下去,再煮再撇,直到没有浮沫升起为止。 但是所得的糖虽然好,却不是后世人常见的白砂糖,只能是一般好的糖而已。 吴有为记得历史,上记载,真正精制白砂糖的技术要到明嘉靖年中,才被偶然发现。 根据中的记述如下:“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淋下,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实际上的做法是取出赤糖中颗粒大而完整、比较不干净的颗粒,装入漏斗状的陶缸中,淋上一遍又一遍的黄泥水,使黑渣顺孔流出,上层的糖自然变白,愈上层愈洁白,就是白糖。 所以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取出上层的白砂糖,中层的黄砂糖,下层的褐砂糖(这种褐砂糖比未经精练的黑砂糖好不到那去,但多少颜色浅一点,勉强能分出等级吧)。 至于流出的黑色残渣则称为糖蜜,可用来酿造酒。 酿出的酒之过滤后,兑上以米酿造而成的米酒,即可饮用或作为料理用酒。兑米酒比例大概是米酒六,糖蜜酒四。 吴有为怎么会呢? 那是当时他去同学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