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一二三吨 (第2/4页)
崇祯时期的东林党,除了党争,其他的事会的真不多。 “赵公公,皇上少年英才,火眼金睛,您在他跟前做事,多加份小心总没错,出了岔子谁都脱不了干系。”韩旷意味深长道。 赵靖忠应道:“是,韩大人说得是。” 大明可以说是“三权分立”,政治体系主要有三大力量,一是皇帝,二是宦官,三是文官。皇帝本身自不用说,是皇权的中心,国家的最高首脑。 永乐时成祖设东厂和锦衣卫,都是所谓的“亲军”,皇帝可以直接调用,因此从太祖到成祖,皇权都是极大的。 到了宣宗以后,改造都察院、设司礼监,其中司礼监由宦官掌管。司礼监大抵相当于中央办公厅,是掌印、掌笔的,所有大臣的奏疏,都得司礼监批了才算数,宦官的权力开始高于文官,有接近皇权的趋势。加上宦官又离皇帝特别近,几乎属于“心腹”级别,因此皇帝对宦官还是很信任的。但不能一说到宦官就觉得jianian佞横行,宦官其实并不全是坏的,其中不乏有为了国家好的。 不过文官并不这么认为。文官们虽然执掌各部和都察院,但其实他们一直被宦官压在身下。很多著名的文官都是被宦官搞死的,其中包括著名的千古忠臣于谦同志。 到了孝宗、世宗的时候,皇帝清了一次宦官,文官上位,皇权、宦权、文权处于比较平衡的状态,三股势力大体均衡。 明末时期,宦官又开始上位了。 到了电影之前的天启年间,宦官的势力达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