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准备写条陈 (第2/4页)
绝。 从燕承帝征川平,拿回雍凉旧地;到燕平帝取溪让,拿回益州郡;再到陈宣帝苦战曲敢,拿回吐蕃;最后到他力排众议吞并大齐,拿回鱼米之乡。五百余载时光,总算如愿以偿。 大楚而今疆域辽阔,非他一人一朝之功。 乃是三朝积蓄,数百载之国力,共同成就。 昔日吞齐,朝堂诸公皆有疑虑,若非他忌惮草原阿戎狼子野心,恐后世子孙遭阿戎与齐内外夹击,亦不会下此决心。 想到吞齐之战大楚的诸多损失,承元帝至今还感到心颤。 他自认为非好战之君,便是燕承帝、燕平帝、陈宣帝,也多是温和之人。 他们之所以坚持征战,不过是想在世家之外找到更多土地养活更多百姓而已。 约是三朝帝王大多武德充沛,大楚世家虽鲜少将把控土地让出,却也不敢大肆兼并。 饶是这样,随着百姓增长,大楚百载之后仍会面临人多地少的问题。 老百姓没有土地就不能安稳活,朝廷没有大量人力就不能更好发展,这样矛盾又重要的问题早早晚晚是要解决的。 对此,世家和承元帝都心知肚明。 他们也都清楚对方清楚这一点。 故而彼此的平衡迟早会被打破。 各自为了各自子孙考虑,世家不可能也不甘心退缩,而承元帝也势必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之所以将主意打到女子科举上,也是这个原因。 承元帝有意借开女子科举之机,将已经被各地世家把控的科举考试掌握在自己手上。 他坚信,假以时日,待全天下男男女女的前程皆系于帝王一人之身,世家就会随着时间消散在争权夺利的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