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68 (第3/4页)
人希望的秀才承担起兴化府府衙日常的运转。 如果,有人能够撞运气考上了举人,也能叫府衙里头注进新血。不至于像当初的地头蛇吏目们把持了府衙的事务,乃至于出现知府都被架空的事情。 兴化府的府衙在林瑜的坚持下,不用吏目在之后却成了成例。在林瑜日后恢复明时旧制,组建第一任中书省后,彻底消除吏目制度,兴化府就成了现成的例子。 不过那时候,那些秀才也凭着丰富的经验,在科举初改,各处人手不足的情况之下,一步步地爬了上去。算得上是林瑜后来的一批坚定拥趸了。 乃至于后世,兴化府也成了一个镀金的地方。不是说所有的首辅都在兴化府工作过,但是十个里面,七八个总是有的。 这时候的林瑜还不知道他在兴化府一个顺水推舟的举动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毕竟,在一开始只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即使他早就有心废除吏目世代传承的制度,也没想那么快。 兴化府与建宁府之间,走陆路也不过半个月的行程。不过,这时候没什么娱乐,特别还是在赶路的时候。林瑜有时候也会请了爱德华过来说话,调剂一下看完西方发展史之后的郁闷心情。 毕竟,爱德华这个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华夏吹。 当然,现在华夏的总体国力乃至于生活水平要超过如今的欧洲一大截是无可争议的事情,但是林瑜也不是对着缺点视而不见的性格。 他清楚的知道,再这么放任下去,落后就近在眼前了。 就在建宁府的时候,他接到了漕运那边的消息。 当今在加封马佳钰荣为了他接任大学士做准备的时候,同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