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3 (第3/4页)
得出东番抗靖之心。不过他那一番泪洒纸面却叫林瑜难说,难道就因为这两个子嗣不成器,就要前头那么多将士的性命白白丢去吗? 世袭制度的弊端就在于此,是以,林瑜才会觉得需要一个更加完善更加符合他新建起来的社会的制度。 他也并不欣赏西方的所谓三权分立,还有多党制。党派相争的弊端太过明显,不过,明末东林一党独大而导致的可怕后果也实在叫人引以为鉴。 宋时长期采用,而明初使用过一段时间后来被废的中书门下制度才是林瑜理想中的制度原型。枢密院、中书门下、都指挥使司、以及主管财政的三司,将军政财权三分。当然,不能全盘照搬。最重要的立法权必须独立,大理寺本就是管得刑名,改成法院的职责也不是什么难事。 略略想得有些远了,林瑜将自己的思绪拉回来,现在说这些实在太早,也没什么资格,他只当无聊之事给自己添一些乐趣。万一真有这一日,还要按着实际情况来。 还是先看着眼前吧! 林瑜自己知道,姑苏那边不能永久地隐瞒下去,这要是换了一个敏锐一点又负责任的好官,他的庄子叫人发觉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这一回的倭寇之乱反而给他提了一个醒。之前,他只当东番已经尽归朝廷所属,如今看来并不是如此。东番与朝廷之间彼此戒备的关系,反而给了林瑜暗度陈仓的机会。 他并不觉得能将东番给吃下来,尽管他很想。毕竟在很早的时候,他就考虑过要在海外寻一块岛屿。不需要太大,却可以完全在他的控制之下,能够叫他尽情的施展。对外可以扮成海寇,朝廷也管不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