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0章 挽民不挽明 (第4/7页)
袁应泰身前,低声问道: “袁经略,这七星楼可是沈阳最有名的酒楼,今日做菜的厨子也是陕西人,不知还合大人口味不?” 出身陕地的袁应泰抿了口鸭舌羹,眉头微皱,像美食评论家那样,将筷子轻轻放下,评论道: “淡了些,比起京师六芳斋,是差了些火候。” 刘招孙冷冷望着袁应泰。 袁应泰是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担任地方官颇有政绩,平心而论,此人是东林党中为数不多的干才。 袁应泰任临漳知县期间,筑长堤四十里,捍御漳水;调繁河内穿太行山,引沁水灌溉农田数万顷。 出任淮徐兵备参议期间,发生大饥荒,设立粥厂救济灾民。 因为动用额外税、马价银数万两赈济灾民,被言官弹劾“擅移官廪”,辞官而去。 熊廷弼去职后,朝廷派他经略辽东,是朝廷用人的一大失误。 无论从哪一方面,袁应泰都无法与熊廷弼比肩。 他可以做一个好的地方官,却难以胜任辽东经略这样的统帅。 历史上,袁应泰不顾部下劝阻,放蒙古降兵入城,后来被后金里应外合,破了沈阳。 袁应泰倒颇有骨气,退守辽阳,后金兵攻入城中后,他身佩官印宝剑,在辽阳东北看花楼自缢而死,仆人唐世名不忍他主人尸首落入后金兵手中,在城楼举火自焚。 两位监军和御史也在辽沈之战中殉国。 后人这样评价袁应泰督辽: 熊廷弼在辽持法严,部伍整肃,袁应泰以宽矫之,用兵非其所长,规划颇疏。(1) 简单来说,袁应泰不懂用兵,缺乏规划,对外番过于宽容。 刘招孙对这些历史细节了解不多。 他只当袁应泰是个东林大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