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1章 一夜无眠 (第3/5页)
现在有点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父皇,甚至大部分的皇帝都不喜欢看奏疏的原因了。 那就是太长了,不是一般的长,朱载隐约记得那个李化龙之后会写一份奏疏,凡六万余言,一举打破整个大明奏疏界的天花板。 不,还不止长,那些地方上的行文公书还纷杂!! 正德年间,户刑两部官印残破,需重铸,这重铸官印本来就是礼部的事,应该很快的。 但是结果走流程,先是上了一共二十三道揭文,又是等了差不多两个月,才办好这事。 当然了,太祖皇帝算得上是最勤政的,也是最喜欢看奏疏的。 若是朱载没有记错,后世的自己曾在一本《春明梦余录》中看到过,朱元璋八天内看了三千二百九十一本折子,平均一天差不多要审批四百本折子。 那个时候,折子的内容就有了些许繁长这一不良苗头,好在是朱元璋直接踩了刹车,把这股不良之风。 起因就是茹太素案,太祖时期,有个刑部主事名叫茹太素,这老小子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写了差不多两万字,结果一万六千五百字读完了,还没有讲到正事,也就是说正事就写了五百个字,气得朱元璋差点把他脑瓜子砍掉。 本来朱元璋已经止住了这股不良之风。 但是等到了正德年间,这股文移纷冗之风再次兴起。 绝不能再让这股风气再盛行下去了。 这股风气若是持续下去,不单单严重影响行政效率,而且还容易架空整个中枢的地方统治力,那些地方上的胥吏,往往会利用文书这个空洞架空官员的权力。 因为文书太长了,官员是不会去仔细看的,往往就要以胥吏为依靠,让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