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四章 膨胀的朱亮祖,急躁的胡惟庸  (第3/8页)
用,火铳手年纪大了退出军队,新人不会使用,也没有训练。    装药太多可能直接炸膛,装药太少可能打不着火;缺乏训练的士兵可能会举枪不稳导致精度丧失;发射弹丸的大小不一可能导致气密性的差异而影响弹丸初速度进而影响射程和威力。    像是苏璟之前和朱标提过的多轮齐射,其实也是在大明没有出现过的战术。    听起来很可笑,但这的确就是真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的军功制度,战功是按首级算的,火枪兵永远拿不到首级,所以没人愿意当火枪兵,当上了也不情不愿,还被人笑话。    当兵肯定不可能只是为了杀敌,还得要晋升才有动力。    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导致了火器没有在大明发展起来。    苏璟看着手里的火铳没有问题,松了口气。    然后他又来到了靶子前,仔细的看了看准头,偏的不多。    一方面是枪械本身的精确度,另一方则是苏璟本人的射击水平,很一般。    总体而言,在两百米这个射程内,苏璟对于这个结果,已经很满意了。    “苏先生,这火铳,应该算是成了吧。”    一旁的工匠朝着苏璟问道。    苏璟摇头道:“不着急,再试射几次,一次击发不能说明什么,至少一千次不出问题,才能说明这火铳没问题。”    一千次试射。    要是按照前世的标准来看,绝对是太少了,没有个上万次的试射,根本不足以说是通过质量检验。    但这是大明,火铳的射击效率本来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