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章 (第3/3页)
“好好,阿妍真是知音者,且又博学之至,将我的矫饰全部拂去了!可是——可是阿妍,你明明知道我所言非指此事。” “你真的想听吗?”我涩然启齿。“我……” “只要你想说。或者……”他把带着绿叶的竹枝递给我,“写在沙上。” 是因为写完之后,就可以擦掉,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吗?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我将那位尚未出世的宋代才子苏轼的诗写在河沙之上。青溪饱含水分的甘美空气,浸润鼻腔、喉咙和肌肤,颇能镇定心神,而我的小臂却在微微发抖。 写完这两句,我问:“看清了?” 他颔首。我足尖轻踢,字迹渐渐淡去,眼泪却滴落沙上,溅开微尘。 两年前,在永宁坊的酒肆里,对着盏中的兰陵酒,他低头微笑,笑里有薄薄的感伤。那感伤是矜持的,可也是真实的。他说:“我对这个时世终究……不死心。”那时,我是多么想说:“不要死心,不要。” 我是多么想让他知道,在他身后,有多少人夸赞着、仰望着他呀。 那日雍福寺一睹他画壁后,我便总有冲动当面对他念出这首诗。 一首崇拜者的诗。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他没有问我“开元东塔”是哪里。虽然雍福寺尚未改名开元寺。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王维拊手,轻声道:“好文字,说尽吴生画骨。”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