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章 (第2/3页)
崔颢拉住我,仔细打量半天,反复问我有没有受伤,才转头对县尉道:“下官品秩虽低,却也是朝廷的官员,大唐的士子。少府欺凌下官家人,无乃太过!”他每天都是一副脾气极好、行事圆滑的样子,此时不掩怒意,连我也惊了一惊。 他和李崜进来之后,县尉大概是意识到了自己没有拍对马屁,对李崜加倍和颜悦色。但崔颢官阶更低,他对崔颢可不用太客气,冷淡道:“家人?郁氏女是崔里行的表亲,并非家人,崔里行是进士出身,却连亲疏远近的道理也不知吗?且我只是将郁氏女叫来讯问而已,自问并无不合律条之处。” 所谓家人,在中国古代,或指一家之内的亲人,或指家中的奴仆。我这种一表三千里的亲戚,不能算作家人。万年县尉跟崔颢较这个真,严格来说也无不可,但他那副神情着实让人愤怒。崔颢勃然作色,张口欲言,李崜忙道:“此事尽是我的过错所致,两位不要争了。既是误会,少府可否放了小娘子?崔兄、郁小娘子,且请宽一宽心,容我好生补报两位。”又不住道歉。 走出县廨时,我望向前院的门隘,忽而想起,当年太平公主与薛绍成婚时,便是在这万年县廨设了婚席。因门隘太窄,往来的宾客又多,负责婚席的人曾一度主张拆除这座前院,最后高宗皇帝发了话,说宇文恺所建工事多有奇巧,不必拆毁。有人在这里设宴,甚至可以拆掉它的建筑,有人则被拉到这里约谈,甚至被上刑,这就是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区别呢。 “阿妍?阿妍?”崔颢担心地叫我。 我如梦初醒,勉强笑了笑:“无事。阿兄怎么来了?” 崔颢简单说了原委,原来是家中的仆婢见捕吏将我带走,便去了朱雀天街上守着,俟他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