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5章战国奇人田单 (第9/11页)
给乐毅,封他为望诸君。 虽然燕惠王很后悔,但他还是很怨恨乐毅,因为他害怕乐毅为报仇而率领赵国军队攻打燕国,于是就派使者去责备乐毅: “燕惠王刚刚继位,还不了解国家大事,致使被jianian人的谗言欺蒙。当时他调你回燕国,是怜惜你长年征战在外,想让你休息一下。谁知你竟然听信谗言,误以为大王要伤害你,悄悄地跑到赵国。你走后,致使燕军被齐军打败,你怎么对得住燕昭王招贤台的知遇之恩?” 这一席话,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在乐毅身上,燕惠王反而成了受害者。 为表明心志,乐毅写了一封慷慨激昂的信给燕惠王。乐毅先说燕昭王对他的重用和渴望报复齐国的志向,接着指出他联合诸侯国攻破齐国,为燕昭王实现了自五霸以来最大的功勋,燕昭王也非常满足。然而,“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伍子胥不懂得这个道理,最终死在夫差手上。伍子胥死不瞑目,乐毅不想蹈他的覆辙,只得逃到别的诸侯国。他保证,“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史记·乐毅列传》)。无论如何,一定不会为个人恩怨,为赵国带兵攻打燕国。 既然乐毅侠义高风,不与燕国为敌,燕惠王就封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自此而后,乐毅来往于燕、赵之间,与燕惠王交好,燕、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最后,乐毅老死在赵国。 《史记》记载:“始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未尝不废书而泣也。”因为乐毅心胸坦荡,是一个品格高尚的君子,而他所面对的,是一个一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国君。小人与君子对比,突显了乐毅这位君子的高风亮节。 与燕惠王一样,齐襄王也是一个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