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章吴国的起源 (第2/7页)
愿。正是他们的退让,使姬昌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享誉盛名的周文王。 后人认为太伯和仲雍面对继承王位的机会做出了三次伟大的退让:“太王薨而季历立,一让也;季历薨而文王立,二让也;文王薨而武王立,遂有天下,三让也。”又提出了另一种说法认为:“太王病,托采药,生不事之以礼,一让也;太王薨而不返,使季历主丧,不葬之以礼,二让也;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使历主祭祀,不祭之以礼,三让也。”无论怎样算,太伯和仲雍的行为都是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的王侯之家极为难得的父子兄弟之情和舍弃小我、成全国家的高尚情怀。 太伯逃到南方后,定居在了吴地,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无锡、苏州一带,当时此地还属蛮荒之地,尚未开化。正因为太伯的高尚品德令人钦慕,所以当他来到此地之后,人们都觉得他很有德行节义,于是便纷纷归附于他,最后竟多达一千多家。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便拥立太伯为吴太伯,吴国也就此建立。 武王灭商之后,派人四处寻找太伯与仲雍的后代,最后找到了周章。此时周章已经是吴地的领袖,于是武王便顺水推舟,将吴地封给了他。周章的弟弟虞仲也被封到了周王室北部,这就是后来的虞国。至此,太伯与仲雍作为周太王之子,他们的后代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地位与封邑,吴国和虞国成为了周朝的诸侯国。 从太伯创建吴国算起,到第五代得到周天子的正式册封,其后代被分别封在中原地区的虞国和处于当时边远地区的吴国。到了第十二代,晋国先攻灭了位于中原地区的虞国。其后两代,边远地区的吴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