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_第81章庄子齐物的思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1章庄子齐物的思想 (第2/9页)

  庄子提倡的“无为而治”与老子的政治观点非常相似。后世将老子和庄子并称为“老庄”,可见他们的关系有多密切。很多人觉得他们都主张“无为”,所以他们的“道”应该是一样的。事实上,庄子的“无为”与老子的“无为”有着很大的区别。相对于积极入世的政治家老子,庄子更像一个天马行空的诗人。

    很多人都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并且都觉得伯乐让千里马从普通马群中脱颖而出,是对千里马的恩惠。但庄子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伯乐相马其实是害马,他的行为给千里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对于一匹马来说,饿了吃草,渴了喝水,高兴地撒开蹄子奔跑,不高兴了尥蹶子,这都是它的天性。而自从有了擅长管马的伯乐之后,马却不能再依据它们的天性来生活了。伯乐的管马方法其实不过就是剪毛、用火烧、削马蹄、在马身上烙印……他的养马、驯马过程简直就像最残酷的刑罚,充满了血腥。经过这些“摧残”,马的确成了对人类有才能、有用的马,这么做的后果对于马的主人来说当然是好的,但是对于马本身来说却是一场灾难。为了对于自身毫无意义的所谓才能,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庄子认为治国也和驯马相似,而那些治理国家的人也经常犯与驯马人相似的错误。人的自然状态就像没有被驯服的野马,很多君主认为自己是擅长治国的人,而他们治国的方法却不过是对人本性的改变。本来人们耕田织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这时的人们没有欲望,只有本性中最淳朴、最原始的部分。后来君主和圣人出现了,他们提出一堆要人们遵守的规矩和道德,提倡各种行为准则,希望将自己的意念推及到天下苍生身上,用自己的好恶、自己的是非观给人们一个评判是非对错的标准。在这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