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9章名震列国的魏武卒 (第1/5页)
一场改革的兴起,必将源于思想的变迁和整合。而正是在一次次的军事交锋和政治角逐中,吴起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深邃的军事理论。 《汉书·艺文志》一书中就集中著录了《吴起》48篇,可惜后来佚失,流传至今还剩下《吴子》6篇,即《图国》、《治兵》、《论将》、《料敌》、《变化》、《励士》,这应该是后人借着吴起的名声而作。当然,其中也继承了吴起大量的谋略和思想,吴起注重国家军事力量的加强,同时还争取国家和军队集团内部的协调与统一,一旦国家出现“四不和”,就只能止戈息武。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强调一个国家内部要“和”才可以出兵打仗;打仗之前军队内部要“和”才可以出征;出征列阵,每一个环节都要“和”才可以进战;具体到战场之上,军队作战相“和”才可以获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在《吴子兵法》的《国图篇》中也提到,对于士兵而言,如果知道君王能够爱其命、惜其死的话,即使碰到危难,将士也会以进死为荣,以退生为辱。如此,便能够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早就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被后人引为军事上的不朽概论。吴起在其军事思想中,也继承了孙武的思想,并在《料敌》篇中提出,了解和分析敌情,对整个战场敌我双方的优劣进行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应变》篇中,吴起根据战场局势千变万化,随时根据实际调整战略部署的思想,论证了如何应对仓促迎敌,敌众我寡、敌人断我后路、敌人凭借险要殊死顽抗甚至是四面楚歌等战场情况。 此时的魏国,虽然表面看起来无比的强大,但是在军士的战力和勇力上,比之秦国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