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漏网之鱼 (第2/9页)
,对付一个珥笔之人,可真是我朝一大奇闻,留后人耻笑啊!” 司马光突然瞧他一眼,道:“介甫,话虽如此,但这对你而言,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王安石瞅着老友,道:“你又打算说什么?” 司马光道:“你先别急着生气,此事我与你的看法一样,这做得确实不光彩,也令吾等难堪。但你何不想想,对于一个珥笔之人,他们尚且都如此,将来你若不谨慎为之,他们又会怎样待你?” 王安石岂不知他此话之意,当即就反驳道:“庆历时,范公他们也是如你一般想,事事谨慎为之,可结果就是不了了之,如今问题依旧,甚至比那时还要严重,我们又怎能重蹈覆辙。你若不进,就唯有让步,让步就不如不做,此事在我看来,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我若是张三,我是绝不会就此罢休,一定要与他们斗争到底。” 庆历新政非常短暂,而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敢于担当的人,宋仁宗是被逼着变法,范仲淹等人,也未下定决心,在立法时,处处退让,不断削减,导致新法最终无疾而终。 当时王安石是看着新法怎样走向灭亡,他不可能犯同样的错误。 司马光也是见证人之一,当然知道王安石说得是一点没错,但他认为反其道而行之,更是不可行,故要另择道路,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哪个不是出色的政治家,哪个又比他王介甫差,他们都不敢这么做,可见是有道理的,他瞥了眼王安石,也若有所指道:“张三可没你这么傻,必知难而退。” 王安石却道:“那倒未必,他若懂得知难而退,那他当初为何又要来汴京。” 这哪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