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 (第1/4页)
但这些会议兴于西汉,流于明朝,到了最近几代,几乎就是官员之间的一个形式,并没有多少实际的用途。 集议制往往是宰相召集群臣开会,再把决策报给皇上。 ——如果是早朝开会,恐怕没等大臣们争出个结果来,外面的一众小臣就得冻死在广场上了。 皇上左右一琢磨,吩咐黄公公去寻个大些的屋子,再将一溜长桌拼起来,把龙椅搬到首处,再放个惊堂木。 他有预感,等会要是一吵起来,指不定得多乱。 六部尚书、内阁学士都聚集场中,待虞璁挥袖示意平身之后,再各自使着眼色,略有些慌乱的一一坐下。 虞璁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不设名牌的长桌旁,他们是如何选定位置的。 这位置的分布和每人的神情,都代表了不少的东西。 陆炳被唤到了他的身侧佩刀而立,神情肃穆。 在一众中年人的谦让中,一个老者神情淡然,待拱手一礼之后,便施施然坐上了皇帝右手边的第一个位置。 这是……首辅兼兵部尚书,杨一清。 虞璁瞥了他一眼,心想果然长了副老狐狸的模样。 这老头儿比张璁还年长许多,看起来一派斯文,不言不语,可在历史上,他熬过了三个皇朝,亲手布下了刺杀当时大宦官刘瑾的局,挽救明王朝于危难之中。 老头儿虽然皱纹都沟壑纵横了,但仍然精神矍铄,眼睛里透着一股精气。 虞璁抿了口茶,眼瞅着一堆人终于坐下,清了清嗓子道:“从今往后,朕将不定期的举行集议,一来探听民间动向、朝政实施情况,二来发布政令,与诸君同商共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