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_分卷阅读20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03 (第3/4页)

 如果定居一处, 还可以巩固人口,促进更多的生产发展。

    这个时候, 皇帝一拍脑瓜, 就想出个绝妙的点子来。

    ——人·工·饲·料。

    要知道,这浩瀚的草原犹如庄稼地, 每逢春夏那可到处都是肥嫩的好草。

    如果这些庄稼能被集中收割, 然后再集中处理成可以长期保存的饲料呢?

    虞璁从前去老家农村过春节的时候, 还真碰见过这种东西。

    饲料比化肥更好处理, 哪怕是如今, 也基本上是靠生物处理技术。

    青贮加工也好,黄贮也好, 都在于利用微生物和厌氧环境, 来进行一个天然的营养保留。

    当初虞璁那七舅老爷外姑婆把玉米杆子收集好了之后, 集中一寸寸的铡碎这些玉米秸秆,然后把它们装在黄缸地窖塑料袋里,让这些被铡碎的秸秆能够自然发酵。

    秸秆会因为密封的厌氧环境,以及乳酸菌的天然发酵,让大部分的微生物停止繁殖。

    而这些饲料在加工之后,会带有天然的果香味,闻起来好像还挺好吃……

    当然那个土法子是针对玉米杆子的,现在这个水草含水量过多,肯定还要挤掉一部分的水,压缩体积集中装载以后,再召集人群处理。

    在等待这群蒙古人来回追捕以及互相通知的过程里,明军趁着带小豹子遛弯的功夫,真派了一撮人去割了几大麻袋的青草来,好好的研究下陛下说的那玩意儿该怎么做。

    这些水草被分作四组,交给各军想着法子再处理一道,没想到真有人能让这玩意放了十天还不坏,一群羊羔吃的贼香。

    所以这一次的会议在某种程度上,其实跟科研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