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节 (第3/6页)
喊女儿“伢儿”,喊阿织“幺儿”,喊水里漂来的郎君“西屋的”。应小满对义母喊“娘”,对阿织喊“小幺”,对来历不明的郎君喊“喂”。 称呼简略的背后当然有原因。 随着病情好转,左手背的血窟窿也在结疤收口,“西屋的”胃口一天比一天恢复。灶台上两升给阿织准备的小米,倒有一升半喂了这位。义母咬牙又出去买了五升。 年轻力壮的男人,一张嘴吃穷家里。应小满越想越觉得李郎中劝得在理,等应家搬家那天,还是请这位走人罢。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京城里不怀好意的人太多,连续经历了撺掇她卖身的牙婆和骗她进门做妾的雁二郎两桩意外之后,应小满的警惕心大大地增强了。 应小满连问都没问“西屋的”来历。 同样的,男人好声气地问她家里贵姓,何处籍贯,何时来的京城,她也不答。 应小满只当面提出一个要求。 他这些日子在家里养伤的吃喝花费、医药看诊不是笔小钱。尽快把这笔钱还清,两边萍水相逢的缘分一笔勾销,应家搬家那天,他走人。 那是个天气刚刚转好的傍晚,西屋里的郎君正坐着喝药。快要落山的金光映进屋里,炕头坐着的郎君放下药碗,点头应下。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更何况是救命的大恩情。区区钱财身外物怎够偿还的。小娘子的要求理所应当。” 他清醒后再说话时,声线和缓动听,语速不快,听起来总带些温柔意味。 说话间,他慢腾腾撑起身, “只可惜在下病了一场,至今行走吃力……” 应小满赶紧把他又压回去。 “歇着。谁让你现在带着病还债了?” 她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