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220节 (第6/7页)
期恰巧迭加了一些帝位更迭,因此才被认为某种不详的征兆,随后,便被视为固定的天人感应现象了。” 听着姜星火的话语,卓老头陷入了思考之中。 荧惑守心,见于史料的最早一次记载是春秋宋景公年间,《吕氏春秋》《史记》《淮南子》都有较为一致的相关记载,宋是周封微子的封国,所谓‘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必始于火’,卓敬很清楚,火在那个时代对应了春秋时代作为殷商后裔的宋国,其实是有某种极为深刻的庙堂含义的. 而在卓敬的记忆里,当时的司星子韦提供了一整套的禳解之术,也就是‘可移于相、可移于民、可移于岁’,换言之,早期的天人感应其实就已经出现了消灾解难的办法。 但中国传统的天文学,就是发源于占星术,用来解释天人感应的。 因此,卓敬并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妥之处。 姜星火这边则挺直了脊背,缓缓言道:“荧惑守心最著名的记载大约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而第二年,秦始皇就驾崩了,从那以后,遇到荧惑守心,一般都要宰相下台,替皇帝承担责任。” 郑和的思维很敏锐,他反问道:“姜先生的意思,是很多史料都是附会的?” 姜星火点点头,说道:“但实际上,如果用天文的方式来推演,你再去对比历史上的这些荧惑守心的记载,你就会发现,其中大多数都是对不上的。” “再比如,荧惑运行到南斗,也被认为和皇帝有关。” 姜星火说道:“正所谓荧惑入南斗,天子殿下走。每逢此时,皇帝要绕着宫殿跑一圈才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