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239节 (第1/7页)
“韩非,李斯。” “此二人乃是最为知名的法家人物,而儒与法之间的对立向来是十分严重的,儒家瞧不起法家,法家也瞧不起儒家。韩非就曾直言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在《五蠹》中,韩非更是将儒者列为蛀虫一流.李斯就不单单是像韩非那样抨击法家了,李斯不仅是成为秦国的丞相,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来更是将禁儒这件事实实在在办了起来,正是在他的建议下,秦始皇才决定施行焚书坑儒了。” 嗯,一个动嘴,一个动手,把儒家在秦朝差点搞得道统断绝。 儒家要是不恨韩非和李斯,那就怪了。 而荀子作为韩非和李斯的老师,在儒家这里还能捞到什么好评吗? 能有韩非与李斯这两位好学生,荀子这位老师难道不负有责任?更何况在荀子的思维中也实实在在的处处彰显着法家思维。 朱棣一时唏嘘道:“怪不得.怪不得荀子连四配十二哲都进不去,根子上竟然在这里。” “还不止如此。” 道衍微微颔首,继续道。 “其三,便是儒学也有流派,儒家推崇内圣外王,便有了内外之分.代表心性儒学的孟子更讲究的是内圣层面,而荀子则加注重外王之道,甚至犹有过之。” 大约晓得朱棣不太懂这些儒学内部的细微差异,道衍给朱棣解释道。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只要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一步步来即可。而荀子觉得人之初性本恶,所以只讲礼不行,还得用法来治恶,要礼法并用。” “孟子的思维有一条非常重要,便是性善论,也就是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却是恰恰相反,荀子是性恶论,就是‘人之初,性本恶’,虽然在荀子的思维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