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136节 (第1/7页)
凭什么你们能把压榨百姓说成是耕读传家? 凭什么遇到事情就要苦一苦百姓? 凭什么民族英雄都要被抹黑? 道理,越辩越明。 再过几个月,就让你们知道知道,什么叫做书生意气,什么叫做挥斥方遒。 至于要是卫道士们被自己喷急眼了,想玩点真实的,那就更好了。 最好弄死我,让我快点穿越回家,求求了。 就在姜星火难得地思绪活泛时,身边李景隆这时候说道:“这便是华夷之辨了。”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用以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东周末年,诸侯称霸,孔子着春秋大义,提出尊王攘夷,发扬文化之大义。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 换句话说,在春秋时代,划分蛮夷与华夏,是按礼法的。 这便是因为华夏重衣冠礼仪,《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蒙古人便是夷狄。”朱高煦毫不迟疑地先说为敬。 李景隆开口道:“夷狄的定义,汉书里应该是最准确的,便是说夷狄披头散发向左开衽,都是人面兽心之辈,与华夏的章服典籍习俗饮食语言都不一样,偏居在北地一隅,逐水草以射猎为生。” 姜星火看两人基本明白是什么意思,也就觉得事情好讲了不少。 其实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