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国子监开组会 第114节 (第3/6页)
。 她希望,挡在诸多女子面前的那堵厚重的墙,也可以像丝绢一样透过阳光。 …… 半月后,顺德十三年,三月初一。 殿试如期举行,三十名学子入雍和宫城,登太仪大殿。 在金銮殿上一决高下。 三月初二,放殿试榜。 状元,叶同曦。 榜眼,于海瑶。 探花…… 此名单公布,顷刻间点燃朝野。 登门贺喜之人几乎要踏平虞国公府的门槛。 也几乎要踏平了忠国公府的门槛,洛川郡主于海瑶与叶同曦皆为西都城国子监学子,在最后的这段时间里,都是庄良玉手拿把掐盯着学习,如今这样的成绩,怎能不说傲人? 不仅如此,进士及第共三十人,其中多一半都来自国子监,而这多一半中,还有多一半是来自下三学。完全打破了之前被世家子弟垄断的局面。 探花是江浙一带的人,第四、第五分别都是国子监中平民出身的下三学子弟,第六来自岭南道,在出榜当日特地到忠国公府道谢。 一时之间,庄良玉的名声比刚刚成为状元的叶同曦还要炙手可热。多的是要参加下一次十五年科举的官员子弟们上门递拜帖,想要得到指点。 萧老夫人笑得合不拢嘴,对萧老爷说:“你瞧人家良玉丫头,现在门生无数,可要比你还风光些。” 萧老爷苦哈哈点头,应和自家老母两声,又要忙着去解决国库的事情。虽说去年年底,萧钦竹到东南沿海剿匪缴获颇丰,江家作为皇商和各地行会领袖也进献不少,但说到底也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是以从年前到现在一直忙得焦头烂额,怕是连鹿鸣宴都没时间参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