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6章粽子百科 (第1/5页)
“粽子?” 我被这两个字吓了一跳。 深夜雨越下越大,雨水淋到了头上,我都没反应过来。 咔嚓一声炸雷! “不是。” 我抹了把脸说:“李爷,你说的粽子,是咱们吃的粽子?还是说棺材里的粽子?” “是毛粽子。”老人淡淡的说。 我低头看了眼自己脚下的杂草黄土,心想毛粽子是什么?没听过。 这时小萱靠过来,抓紧我悄悄问:“云峰,这里真有粽子?我有点怕。” “别怕,没事。” 凡是干盗墓或者干考古队的,都听过粽子这两个字。 我们说的粽子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湿粽子”,“霉粽子”,“咸粽子”。 我给你们说说,粽子是什么。 并不是说粽子就会动,就会跑。马王堆辛追和汉代女尸凌惠平就是湿粽子,指皮肤有弹性,手指按下去能回弹上来,身体内有水分,上半身黏不拉几的。 尸体那种黏不拉几的状态,就和端午节吃的粽子一样,想想,剥完粽子叶,里头大米就是黏不拉几的,是不是粘牙,拉丝儿?就是那种感觉。 凌惠平女尸棺材里全是棺液,考古队捞出来一层一层剥掉十几层包裹着的丝绸。 这一看不得了,是个大美女! 瓜子脸,鼻子挺,栩栩如生的双眼皮,还有诱人动人的樱桃小嘴。 放到现在,就是天然的网红脸,她就是个湿粽子。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找图看看凌惠平刚出土的样子。 “霉粽子”,最近一次出现是在晚清时期。 孙殿英去盗墓,地宫陪葬有五具尸体,其一个就成了“霉粽子”。尸体不烂,身上都是大片大片的“硬块霉斑”,有人说有毒,谁碰了身上也会长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