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医路扬名_分卷阅读19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98 (第3/4页)

惊叹:“做专题!我们要做一个大专题!”

    原来是主编拍案而起。

    其他人纷纷朝主编聚拢。

    主编拿起手上的稿件,激动地说:“这才是我们要刊登的东西,比起纯粹的理论战,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理论战会因为立场不同而开始无谓的扯皮,但是在民生面前所有人都只能有一个立场:于民生无益的,反对!取缔!于民生有益的,支持!推广!”

    听到这掷地有声的言语,所有人心头微震,分了主编手里的稿件看了起来。

    这些稿件有三个来源,分别来自永交、华中、华东三省,cao刀人各不相同,其中关振远、耿修武、潘明哲占了大头。这不是理论稿,而是三份通稿——主题是对菜篮子工程前期试点工作的总结、归纳和生化。

    光是这个当然有些乏味,关键在于关振远在通稿中无偿地共享了大棚种植技术和相关经验,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共享方案,承诺提供电话咨询、互联网咨询以及专家组实地指导等方式的技术援助,无比使这项在永交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普及到全国。

    耿修武提供的是水网交通的进一步开发方案。

    潘明哲也不甘落后,他在通稿中展示了结合华东多年来的防疫、防灾抗灾经验对华东城市rou禽蛋菜供应体系进行整合、整改的全过程。

    三份通稿摆在一起,前面那些争论一下子变得苍白而无力。

    妙就妙在稿件里虽然没有说半句支持关靖泽、郑驰乐的话,摆出来的实践经验却已经狠狠打了“批判者”的脸。

    没有哪一个声音能比“事实”更响亮。

    这件奠定未来几年小格局的事这时候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