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自传_二乡村的基督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乡村的基督教 (第3/4页)

一个教士,主编一个基督教周刊——通问报,兼与华人助手蔡尔康翻译了好几种书籍。我父亲因受了范礼文牧师(rev.w.l.warnshuis)的影响而得初识所谓amp;quot;新学amp;quot;,由是追求新知识之心至为热烈。林乐知先生的通问报,报费每年一元,独为吾父之财力所能定阅的,而范礼文牧师与吾父最友善,将其所能得到的amp;quot;新学amp;quot;书籍尽量介绍。他藉林乐知的著作而对于西方及西洋的一切东西皆极为热心,甚至深心钦羡英国维多利亚后期的光荣,复因而决心要他的儿子个个读英文和得受西洋教育。我想他对于一切新东西和全世界之好奇之心和诧异之情,当不在我个人之下。

    一日,他在那周刊上看见一个上海女子所写的一篇论说。他放下周刊,叹一口气,说:amp;quot;哦,我怎能够得着一个这样的媳妇呢!amp;quot;他忘记他原来有一个一样聪明而苦心求得新教育的亲生女儿呢。只是他因经济支绌,又要几个男孩得受高等教育,也是莫可奈何,这我也不能埋怨他啊。令他自己的女儿不能受大学教育,是他一生最痛心的大憾事。这是做父亲的才能明白。我还记得当他变卖我们在漳州最后的一座小房子,以供给我哥哥入圣约翰大学之时,他泪流满面。在那时,送一个儿子到上海入大学读书,实为厦门人所罕见的事,这可显出他极热的心肠和远大的眼光了。而在一个牧师,每月受薪仅得十六至二十元(只是我如今给家中仆人或厨子的工金),更是难之又难了。然而领得一个学额,加以变卖旧产,却筹得送家兄入大学之最低额的学费了。后来家兄帮助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