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关于《京华烟云》 (第1/3页)
1此为作者1940年9月4日写给郁达夫的信。 达夫兄:得亢德手札,知吾兄允就所请,肯将弟所著小说译成中文,于弟可无憾矣,计此书自去年三月计划,历五阅月,至八月八日起稿,今年八月八日完篇。纪念全国在前线为国牺牲之勇男儿,非无所为而作也。诚以论著入人之深,不如小说。今日西文宣传,外国记者撰述至多,以书而论,不下十余种。而其足使读者惊魂动魄,影响深入者绝鲜。盖欲使读者如历其境,如见其人,超事理,发情感,非借道小说不可。况公开宣传,即失宣传效用,明者所易察。弟客居海外,岂真有闲情谈说才子佳人故事,以消磨岁月耶?但欲使读者因爱佳人之才,必窥其究意,始于大战收场不忍卒读耳。故卷一叙庚子至辛亥,卷二叙辛亥至新潮,专述姚家二姐妹,曾家三妯娌,外亲内戚,家庭之琐碎,及时代之变迁。卷三乃借牛曾二家结怨,写成走私汉jianian及缉私锄jianian之斗争,重心转入政治,而归结于大战。由是旧派节妇孙曼娘反成抗日精神之中心,牛家叛徒黛云出而为锄jianian杀兄之领袖。至陈三环儿黛云之入游击队,阿通肖夫之从戎,阿梅之受辱,素云之悔过不甘为汉jianian,为日人所杀,曼娘之惨死乡下,木兰之逃难,遂入开战初半年范围。廿七年元旦,木兰陪夫挈女,在四十万难民之旋律中,载满一小车孤儿向天台山进发。适遇开赴前方军队,万民欢呼之声,如裂帛,如洪涛,排山倒海而来,军士唱着amp;quot;还我河山amp;quot;之歌,——河山响应,动天地而泣鬼神,易惨戚为悲壮。木兰亦心动神移。此时由朱门闺秀转入山居贤妇之木兰,又一转而置身大众入无我相境界矣。天台山和尚送木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