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官员,别说不都是淮西勋贵了,就算都是,大家也不能说都是一个立场的。不说徐达这样的人精,像是汤和,这位一开始就跟着朱元璋,朱元璋还是个十夫长的时候,这位就已经是千夫长了,但是还是将自个当做是小弟,跟着朱元璋混。这位呢,屁股一向坐得非常稳当,朱元璋想做什么,他就坚定不移地跟着,他跟其他人私交不错,其他人求上门来,他也不介意帮忙,但是,如果朱元璋有什么命令下来,他连自个儿子都照样翻脸不误。
同一个派系的都各怀心思,何况,大家还各有立场,所以,朝堂上官员多了之后,李善长就算是想要因势利导,cao控朝政也不可能了!他这个丞相的权力大为缩水不说,人事权也差不多丢掉了。官场上头,很多官职,那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以前的时候,坑空在那里,李善长自然可以拿来许愿,收买人心。结果朱元璋釜底抽薪,直接将他能够做主的那些萝卜坑给填上了,其他的与他平齐,或者说只比他位置稍微低一点的位置上,也都有了人。那些固然不一定会盯着丞相这个位置,但是,他们往那里一坐,对于李善长来说,就是个威慑。
李善长见到如今这副境况,也只能暂时蛰伏起来,他要是这会儿还想要扑腾,那就真的是考验朱元璋是不是顾念当年的情谊了!
接着呢,就是开科举。虽说朱元璋对于儒家兴趣不大,但是不得不说,想要挑出一批官员出来,还是科举要比较快一点。
科举这玩意,真正变得规范化就是从明朝开始的,像是宋朝的时候,科举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皇帝想得起来的时候,就开一科,想不起来的时候,大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