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41 (第2/4页)
来再说。 不按照程序走,私自-偷-渡的也大有人在,例如日本。新将军对大明不太友好,和大明的关系日渐冷淡。架不住民间向往中原繁荣,抱个木盆跳海的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僧多粥少,最能形容当前情形。 朱棣头疼,答应谁,不答应谁,都是问题。 继续扩招? 不用六部上言,他都知晓会出麻烦。这次扩招,下次怎么办,继续扩? 想不出好办法,只能召集群臣共同商议。 国家威名远播,引人仰慕,于一国之君而言,也是头疼啊! 朱棣为留学生名额头疼,孟清和挂心的却是另一件事。 在大宁研究火器的迪亚士给他写信,称葡萄牙王室希望通过他,向伯爷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并真诚盼望,有朝一日,明—帝--国的船队能够造访葡萄牙,建立贸易。 欧洲人打不过奥斯曼土耳其,无法通过奥斯曼帝--国控制的海域,正试图寻找通往方的新航路。途经一处海湾,遇上庞大的明朝船队,险些将其当做海怪,吓得跳海。 迪亚士通过大食船队带回消息,立刻被当做“了不起的探险家”,“受东方大贵族赏识的能人”。更被葡萄牙和西班牙争相授予爵位。 孟清和对葡萄牙王室的真诚问候没兴趣,他在意的是,郑和船队在哪里遇到欧洲人? 美洲不可能,澳洲更不可能。南极洲,北极洲,想都不必想。唯一的答案,只有非洲。 “难不成郑和发现好望角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