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节 (第2/6页)
坐船啦。 就是他年纪太小,他师父不常带他坐船去别处。 既然霍善有兴趣,张仲景便选了新野县为落脚点。 建安九年的新野,还算风平浪静,只是比之长沙城这样的一郡治所还是有点寥落。 东汉末年的南阳算是一处相对安稳的地方,因为这地方是光武帝刘秀的故里,刘秀登基后对同样出自南阳的阴氏、来氏、邓氏几家人都颇为偏爱,东汉历代皇帝出于对刘秀的尊崇自然也都对南阳这一块优待至极。 汉末各地战事频繁、人口锐减,独独南阳一地仍是安居乐业,鲜少卷入残酷的战火之中。 像诸葛亮就曾自述“躬耕于南阳”。 这是个还能维持男耕女织安稳生活的安乐乡。 东汉末年许多地方大抵是像建安诗人王粲写的《七哀》那样: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王粲在诗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道旁有个面黄肌瘦的妇人正把孩子扔到草丛里,为什么她那么狠心抛弃自己的孩子?因为她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能到哪里去,与其看着孩子在自己面前活活饿死,还不如就这样母子永诀。 这就是战乱与饥荒带来的惨况。 即便是相对安稳的南阳,情况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 能活着,但也只是能活着而已。 哪怕各路诸侯默契地不拿南阳当战场,东汉末年接连不断的天灾却不会轻易放过南阳。 俗话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连年天灾不仅带来了饥荒与极寒,也带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