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109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9章 (第1/3页)

    往后看,更有侯景之乱时,江南百姓闻听勤王之师抵达,纷纷扶老携幼前去迎接,南梁官兵见民心归顺,欣喜之余,放开手脚大肆劫掠,致使民众倒戈,转而依附侯景。

    两晋南北朝就是这么一个荒诞的年代。

    在这个时代,民众的要求其实很低,一支不劫掠的官兵,足以得到他们的拥护。

    高澄、侯景两路人马,连带民夫合计十一万,浩浩荡荡南下的声势不可能瞒住斛斯椿与独孤如愿。

    两人各自派遣使者南下江陵向陈庆之求援。

    南梁,江陵大营。

    年近五旬的陈庆之凝眉不语,他的目光在军图上巡视,终于落在了代表高澄大军行进路线的箭头之上。

    十三岁的稚子统军,纵使有高敖曹这样的悍将辅佐,也难免出现错漏。

    更何况高敖曹以勇闻名,而非以智见长。

    陈庆之对于高澄在邺城、洛阳执政的事迹,多有耳闻。

    也清楚这少年将来会是一个类似孙权的人物,一位优秀的守成之主。

    但军旅与治政不同,不是找几个幕僚辅佐,就能处理好。

    且不说临阵决机能否做出正确的判断,哪怕只是做出选择,都需要极大的魄力。

    “我意已决,先破高澄,侯景自退!”

    陈庆之对着帐下部将李洪芝、王当伯等人说道。

    瘦弱的身躯,此刻迸发出无限的自信。

    军令一下,云集响应,各部士卒纷纷被招回江陵大营。

    陈庆之在粮草筹备后,留一部分人守卫江陵,自己则领战兵一万五千人北上救援三荆。

    高澄得知陈庆之领军北上时,南下大军已经抵达广州,进入南阳盆地,兵锋直至荆州治所新野。

    所谓广州,是在四年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