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18节 (第1/5页)
第24章 贤弟之才,胜我十倍 古人极其看重礼仪,祭祀天地和皇家祭祀,可是头等大事,所以礼部看似不管官员、不管钱,但它的权利可不小。 而且科举考试还直接掌握在礼部手里。 参你一个不尊礼仪,就和现代社会媒体说某个人道德和人品有问题一样,名声很快就会臭了。 别说做官,乖乖的回家闭门思过,上书自辩,等着事情查清楚你才能出来。 否则,那肯定会被言官群起而攻。 但真老老实实回家闭门思过,除非是圣人,否则总能抓住点你的把柄。 问题不大,降职调任出京。 问题大的,得看皇帝老儿如何看。 或者轻拿轻放、辞官归家,或者进大牢,等着三堂会审。 可以说,六部除了公认的吏部天官外,就是礼部最大。 加上能成为尚书,年龄至少5、60岁。 也就是说,那位尚书大人只要不是写信给亲爹,亲大哥和叔父辈的人。 这首带着劝解、责怪的诗交给同辈、晚辈时,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要是于洪高写这种诗给老丈人,那就等于指着老丈人的鼻子开骂。 想到这,石仲魁告罪一声,用笔把诗写出来。 ‘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隐隐透露自己的心志不小,也不是坏事。 说不定还坐定了自己以前是在藏拙以自保,一举解决掉石呆子的麻烦。 于洪高和于同甫父子俩,顿时目瞪口呆的看着他。 这首劝人谦让的诗,不说比前人优秀,至少在大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