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汉中祖_第二百二十五章水利之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五章水利之法 (第2/4页)

是第二就是第三,甚是低调。

    刘禅收敛心神,重新将注意力放到奏疏上。这封奏疏是费祎所上,阐述了自己如何发动当地大姓,出资钱粮,修缮水利,铭石刻誓的一系列举措。

    刘禅看得很仔细,时不时拿笔批注,将自己的构思写到另外一份巾帛上。

    无论是农业社会还是现代社会,水利工程对于经济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可以说想要富,先修路,使自己融入资本市场;而古代而言,最重要的则是发展农业,其首要就得修缮水利。

    就拿益州而言,地处南方,只要是水田基本就能种水稻,而水稻的产量比粟、小麦高出很多,甚至农业发达地区的一亩水稻产量是一亩小麦产量的一倍,一年二熟下来,这差距可是比较大的。

    而大汉近些年对修缮水利设施大部分是官府出面作为,如诸葛亮在治政期间,维护都江堰,派遣堰官;在屯兵汉中期间,修缮山河堰,灌溉农田千顷。

    至于其他郡的话,基本是没有作为的,虽然与益州无主荒地数量较少原因关联蛮大的,但却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比如巴地虽平原少,山地众多,却可以向山借田,形成梯田(PS:汉时蜀地已经有梯田)。

    亦或者说巴地的阆中县有彭池大泽,可引水灌溉。不管怎么样使使劲,内部总可以挖潜的。还没有说刚刚归附不久的陇右地区,长年战乱,很多水利基本都无人修缮,荒废起来。

    陇右不仅是可以种植小麦,甚至还可以种植水稻,比如武都、天水、甚至兰州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水稻。只不过水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